《2023年移动支付个人用户使用情况调查报告》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旨在深入了解移动支付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和个人用户的需求变化。报告基于2.2万份有效问卷,揭示了移动支付用户的特征、使用偏好、条码支付情况、民生服务场景、适老化改造需求、安全与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情况。
用户基本特征显示,移动支付用户群体广泛,中青年是主力,但中高年龄段用户的渗透在加强。经济发达地区用户集中度虽高,但东北、西北地区用户数有所回升。移动支付用户月收入多在5000元以上,且用户分布更加多元。
在支付偏好方面,便捷性是用户选择移动支付的主要原因,扫码支付的渗透率高达92.7%。用户倾向于使用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机构客户端支付,且银行卡闪付功能也被部分用户考虑。移动支付的高频、小额特征显著,大多数用户单笔支付金额在100元以下。
移动支付在多个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商业消费、公共民生、投资理财等。餐饮食品、交通出行、民生服务等场景的移动支付渗透率最高。超过六成用户在电子钱包中绑定3张以上银行卡,银行卡是首选资金来源。
条码支付方面,超七成用户使用过个人收款码,主要用于零星转账收款。尽管有三成用户对商家使用个人收款码存在疑虑,主要集中在安全问题和商户合法性上,但个人经营收款码的普及程度仍在提高。
在民生服务场景中,移动支付在公交、地铁等场景广泛覆盖,二维码支付是首选。缴纳社保、税费时,用户更倾向于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而在申请财政补贴时,银行账户是首选。
适老化改造方面,75.6%的用户曾帮助年长亲友使用移动支付,适老化APP初见成效。用户在适老化领域主要关注便捷和安全问题,对功能板块优化的诉求有所降低。
安全性是移动支付用户最关心的内容。虽然大部分用户担心存在安全隐患,但实际遭遇安全问题的用户比例不高。个人信息泄露和条码安全性是需要关注的重点。用户期望市场主体能及时进行支付风险提示,并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安全。
报告强调,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便捷性、服务质量和应用范围是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同时对支付限额的改进也有需求。
来源:中国支付清算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