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6金融科技十大趋势预测》由新华三与IDC联合发布,分析了金融科技领域的未来走向。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环境下,金融机构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需借助大数据、AI等技术提升业务的智能化水平,并利用云原生等数字架构增强业务的敏捷性。
未来三年是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未能跟上转型步伐的机构将落后于竞争对手。《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23-2025年)》提出,要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强化金融科技审慎监管,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推动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迈向“积厚成势”新阶段,力争到2025年实现整体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跨越式提升。
了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包括嵌入式金融/开放金融、金融云原生、金融数智化、区块链/数字货币与跨境支付、隐私保护计算、量化交易、物联网金融、金融安全、客户体验和绿色金融。这些趋势将为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增长和韧性提供新机会。
在开放金融方面,金融机构将通过构建开放的金融行业生态,共享数据与洞察、应用程序、运营与专长,提升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金融云原生将成为金融机构提升应用程序开发部署和迭代效率的关键技术。金融数智化将推动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实现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将提升对账效率、降低交易费用,并支持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和反欺诈工作。隐私保护计算技术将为数据共享与流通提供解决方案,推进数据在安全、不泄露信息的情况下的流通与开放。
量化交易将科技的发展而快速普及,交易机构和资产管理公司将广泛采用机器学习、知识图谱、AI算法等技术来预定义交易规则,并以算法交易的自动化执行来驱动高频交易。物联网金融将物联网技术的成熟,金融机构通过物联网工具在产业中的部署,以及以产业赋能为目标的物联网云平台的搭建,将促进其以全新的方式,为产业方提供更多元且安全的金融服务。
金融安全方面,金融机构将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及底层安全能力建设,高效全面地保证金融行业的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终端安全和业务安全。客户体验将成为驱动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金融机构需不断迭代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完善线上服务链,优化客户体验评判标准。
绿色金融的发展将方兴未艾,金融机构将借助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碳排放权的确权和转移体系、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的数据监测体系和绿色评价体系。到2025年,60%的中国境内银行将当前应用程序的使用现状,制定并实施云原生数字核心战略。到2025年65%的金融机构将会借助于AI大模型平台/工具来提升其金融业务的数智化能力。到2025年,30%的金融中介机构将采用分布式账本技术来支持结算和清算功能。到2026年,15%的跨境支付将会通过区块链驱动的消息处理及结算来进行。到2025年有70%的金融机构将会优先采用隐私增强技术来支持可信任的数据协作。到2025年,65%的资本市场交易主体将采用机器学习、知识图谱、AI算法等技术来实现高频量化交易。到2026年,通过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AIoT)所搜集并分析的另类数据所进行的跨行业中小微型企业 (MSMEs)贷款覆盖率将达到70%。到2026年,85%的金融机构将通过数据安全治理、网络态势感知技术、云工作负载、以及安全中台建设等方式,来构建更加纵深、多维的安全防御体系。到2025年,40%的大型银行将使用人工智能的情绪分析(Sentiment Analysis)提高客户对当前以及未来产品和服务的体验。到2027年,60%的银行信贷决策将ESG等另类数据。
来源:新华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