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页|2024工业场景人形机器人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2025-02-25 科技教育

2024年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这些机器人逐渐具备了替代人类完成重力作业的能力。从1972年Wabot 1的诞生到2024年Walker S1的问世,人形机器人历经多次技术迭代,现已实现了关节驱动、高动态运动,并具备了更强的环境感知、决策、学习和运动控制能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感知、自主决策、自主导航和协作能力方面的提升,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强大动力。

全球范围内,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已超过205家,中国企业数量最多,超过100家。各国积极布局,中美在该领域的对抗局面初步形成。中国在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人形机器人产业,建立了多个创新中心,各省市也在积极争夺技术高地。2024年1至11月,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共获得63笔融资,总额超15.2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获得48笔融资,金额超46亿元人民币,显示出资本市场的活跃和对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高度关注。

人形机器人的形态正向多元化发展,功能也更加实用化。入局企业多元化,包括专业机器人厂商、汽车企业、新兴初创企业、互联网/科技巨头等,竞争态势日益激烈。2024年,超过29家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成立,显示了市场的活力。

人形机器人逐渐导入工业场景,如娱乐表演、商业服务、仓储物流、科研教育和工业制造等。科研教育是2024年最大的市场,而工业制造的应用拓展潜力巨大。全球制造业正经历规模扩张,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4年全球第一,工业机器人部署规模不断扩大,为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广阔空间。

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的定位是能够模拟人类动作和决策,与人类工人协同工作,承担繁重、危险或重复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并保障安全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电气设备制造等行业对人形机器人的应用需求强度较高。人形机器人的主要潜在应用环节包括装配与组装、焊接、喷涂、质量检测、物料搬运等。

当前工业市场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模式包括机器人即服务(RaaS)、直接销售和生态合作伙伴模式。工业企业更倾向于租赁或合作伙伴模式,以小批量试点应用为主。人形机器人的效率和稳定性尚难满足工业要求,需要不断优化。

市场初期阶段,全面商业化仍需时间。2024年市面上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整机的单台售价通常在30万元至80万元之间。如果技术突破,操作稳定性提升,且成本下降,工业市场有望大规模引进人形机器人。

涉足工业场景人形机器人研发的企业主要分为三类:工业企业自研、工业领域机器人厂商和专业人形机器人厂商。这些企业在汽车制造、3C电子、仓储物流等行业进行了试点应用和商业部署。

市场发展趋势分析显示,人形机器人面临高技术门槛、稳定性与可靠性挑战、安全风险、行业标准缺乏、研发与制造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认知误区和应用案例匮乏等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环境感知与认知提升、新型材料应用、模块化结构、自然交互方式、协同控制技术、高效电池技术和能量回收系统等。跨行业多场景拓展、人机协作模式优化、商业模式创新和形态多样化也是人形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

知识星球.jpg

欢迎加入圣香智库,下载所有精华报告。

1、请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2、知识星球用于圣香所有报告分享平台,加入后即可下载;
3、加入后免费提问、免费下载所有报告,无任何限制;
4、越早加入福利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