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认证机构高质量发展报告》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发布,旨在全面反映2023年我国认证机构的发展状况,为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报告涵盖了认证机构的基本状况、注册认证人员数量、获得认可情况、质量评价、创新评价、社会责任、信誉评价、品牌评价、效益评价以及行政处罚情况等多个维度的分析。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认证工作在克服疫情等困难的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认证机构数量和认证证书数量均实现了增长,且增速超过全国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认证工作向服务绿色发展转型,为“碳中和、碳达峰”有力支持。
在认证机构的基本状况方面,截至2023年底,全国有效认证机构达1242家,比上年增长10.1%,有效认证证书数为375.95万张,获证企业数为102.4万家。认证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服务领域格局进一步拓展。认证机构中,协会会员565家,有效证书占总量的90%,有效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占管理体系证书总量的84%。
报告对注册认证人员数量保证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2023年底级别以上注册认证人员79997人,能够满足认证工作需要,并有较高冗余。在认证机构获得认可的基本情况方面,截至2023年底,获得认可资格的认证机构为346家,占机构总量的27.86%。带有认可标识认证证书189.42万张,占证书总量的50.38%。
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注册认证人员充分率、专职认证人员充分率等指标呈现下降趋势,表明行业整体的人力资源充沛程度在下降。良好审核案例入围数量体现了认证机构追求质量提升的意愿和能力。
创新评价结果显示,认证机构在认证类别、科研项目、标准编制、专利授权、论文发表等方面的表现参差不齐。部分机构在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整体来看,认证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潜力仍有待提升。
社会责任评价结果显示,参与公益项目的认证机构占比仅为2.09%,表明认证行业内大部分机构还需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信誉评价结果显示,认证证书转出率和注册认证人员转出率有所上升,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税务评级为A级的认证机构数量增加,表明机构的税务管理能力有所提升。
品牌评价结果显示,境外认证证书数量不足总证书量的3%,表明我国认证机构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认可度仍有不足。品牌价值信息显示,部分认证机构在市场占有率、境外证书数量等方面表现突出。
效益评价结果显示,认证机构的业务收入、单张证书纳税贡献率、单张证书收入贡献、业务人均贡献等指标表现不一。部分机构在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整体来看,认证机构的效益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对认证机构的行政处罚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情况分析,指出2023年累计行政处罚事项73项,累计罚款485.59万元,罚没资金57.88万元,累计543.48万元,较上4个自然年度的机构数量和罚没情况均有增长。
认证机构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认证机构应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升服务质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市场竞争力,为认证认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认证认可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