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无废城市”建设进展研究报告》由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编著,全面中国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的进展与成效。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旨在引导全社会减少固体废物产生,推动城市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城市绿色发展水平。
国家战略部署要求,包括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部署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要求。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要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到2035年实现全覆盖的目标。
在省级层面,天津、上海等10个省市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河北、辽宁等10个省区制定梯次推进工作方案。各省区市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加大技术帮扶力度,将“无废城市”建设纳入重要考核指标。
城市层面的进展包括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多措并举减轻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压力,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高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水平,强化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完善四大体系建设,多主体建设“无废细胞”,以及多渠道开展宣传活动。
选编了部分地方经验做法与探索实践,包括省级和城市层面的案例。上海市完善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体系,江苏省推进“无废园区”一体化管理,浙江省开展“无废城市”数字化改革,重庆市推动川渝“无废城市”共建。城市层面的案例包括鄂尔多斯市的煤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深圳市的线路板行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衡水市的农业联产生态循环,南阳市的畜禽粪污循环利用,抚州市的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杭州市的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佛山市的多源固体废物协同利用处置,温州市的小微危险废物全闭环管理,以及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的多源有机废弃物协同处理利用。
“无废细胞”建设作为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也在报告中得到了体现。杭州市创新开展“无废亚运”行动,大连市打造石化行业“无废企业”,济宁市数字化赋能“无废园区”循环发展,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率先开展“无废集团”建设试点。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无废城市”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推动“无废城市”建设从试点向全国逐步推开,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来源: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