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中国战略,到数据要素市场布局,再到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和数据资源“入表”探索,数字经济和数据要素驱动千行百业创造了新的业务模式、新的产业生态和新的认知洞察。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我国在数字经济时代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 (简称《数据二十条》),为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银发[2021]335号文印发),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为金融机构开展数字化转型、业务经营管理数字化和数据能力建设等五大领域提供了落地指导。近期,上海市印发的《立足数字经济新赛道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阐述了上海市数据要素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策略,以及实现目标的关键行动领域。在顶层设计的框架和政策引领之下,数据要素流通交易的参与主体是企业,数据要素价值体现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中,企业做好数据要素的管理和经营,创造数据要素的价值,成为数字经营时代赋予每个企业的使命。
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如火如荼。企业通过数字化能力建设,可以实现更广泛业务流程的信息化覆盖,更通畅的产业链上下游连接,更具吸引力的客户服务体验,更敏捷的管理层级和业务条线间的融合协同。所有这些举措,都极大地丰富了企业数据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可以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就是企业数据资源丰产丰收之路。但是,数据资源丰富不是目标,也没有终点,企业成建制地将数据资源管好用好,形成可辨识、有边界、多形态、可使用的数据产品,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或机机交互,持续使用数据产品,以实现预期的收益,进而形成可被认定的数据资产,这一围绕数据的“蒸馏提纯”过程以及配套的管理体系,就是企业的数据资产化过程。
“春江水暖鸭先知”,金融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较为完备,数字化转型启动较早,每年投入较大,业务经营对数据依融程度较高,同时又有明确的数据治理与监管报送数据质量要求,所以金融业一直都高度关注并践行数据要素流通和企业资产化。2023年《IDC PeerScape:中国金融业数据治理实践与案例》研究报告中提到,中国金融业数据治理正在进入全新阶段,但是也伴随着困难,包括数据治理整体战略规划与项目落地之间的衔接、数据确责、数据的持续运营、数据治理工作的价值衡量、数据治理工作与业务应用的结合等难题。这其中,数据治理在完成铺底建设后,需要提升能级,通过数据资产化的建设和运营,着力解决上述大部分问题,例如数据确责、持续运营和价值衡量等。
来源:上海银行&德勤










关于我们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分享国内外各类行业研究报告/专题热点行业报告/白皮书/蓝皮书/年度报告等各类优质研究报告分享平台。所有报告来源于国内外数百家机构,包含传统行业、金融娱乐、互联网+、新兴行业、医疗大健康等专题研究.....目前已累积收集近80000+份行业报告,涉及众多大板块,多个细分领域。
内容涵盖但不限于(市面上有的基本都有):
1、互联网运营、新媒体、短视频、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等;
2、房地产、金融、券商、保险、私募等;
3、新技术(5G)、金融科技、区块链、人工智能类;
4、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运营管理、麦肯锡、德勤等;
5、快消品、餐饮、教育、医疗、化妆品、旅游酒店、出行类等;
免责声明:
本平台只做内容的收集及分享,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由圣香智库社群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