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财务共享建设作为财务数智化的突破口,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大型跨国企业起源,到2005年前后引入中国,中国的大型集团企业通过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实现了财务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运营成本。如今,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推动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正迈向智能化、数智化的新阶段。
“无人财务共享”的概念,这是一种以数据技术和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灵活高效的财务组织架构和智慧管理平台为载体,以精益运营和近乎无人化为特征的新一代共享服务中心及业务赋能中心。无人财务共享具备组织柔性化、交易在线化、业财协同化、管财融合化、全面电子化、管理精益化和深度智能化等七大特征。
在无人财务共享的发展趋势中,财务组织的变化,指出组织架构将从传统的集中式向分散、虚拟的形态转变,共享职能高度综合,人员具备复合能力,支持便捷的移动化办公。财务人员的能力结构也将发生变化,需要更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运营管理模式将从现场的人员管理向系统应用、运营数据监控、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持续深度应用方向转变。财务人员的办公模式也将向移动化、远程化转变,借助AR/VR技术进行虚拟人像视频,实现更高级别的人与机器协同办公。
技术应用方面,无人财务共享中心将采用微服务、低代码、云原生、元数据驱动、AI底座的技术架构,以应对灵活多变的业务需求。业务领域的技术应用将从简单重复的业务处理进阶至复杂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推动财务共享中心向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迈进。
无人财务共享的实践和典型场景,包括价值生态链的共享协同、业务和财务的共享协同、数据驱动下的管财深度融合以及凭证会计档案的全面电子化。通过案例分享,展示了企业在商旅协同、采购协同、税务协同等方面的实践成果。
在无人财务共享下的运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报告强调了运营管理体系的基础保障作用,包括组织结构、人员配置及制度规范建设。提出了构建运营分析体系、实施有效改进措施、关注细分领域等建议,以实现精益化运营目标。
对于财务人员的转型,报告指出财务人员需要具备数据思维、互联网思维和创新思维,适应与机器的高频互动,构建高效协作的运营机制,挖掘内驱力,以及扮演好业务专家、风险监察者、数据分析师和战略分析师等四重角色。
无人财务共享建设的升级路径,包括传统财务共享服务、虚拟财务共享服务和无人财务共享服务三个阶段。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路径,逐步实现无人共享的目标。
无人财务共享的时代正逐步走向现实,企业应具备远见卓识,采用前瞻性思维,依托强大稳固的技术平台,积极拥抱智能化技术,逐步迈向无人共享的新纪元。这将帮助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健发展,为企业的长远成长注入持续动力。
来源: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