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整个医药市场进入存量时代,千篇一律的焦虑扑面而来。
过去十年,大家最没有想到的就是创新的迅猛,另一个最没有想到的就是竞争越来越激烈。
市场从无限增长到有限存量竞争。人们不能再幻想按照上一个周期的方法和逻辑去赚取想象中的高额回报了,内资企业通过仿制药获取高额回报的历史结束了,外资企业通过已过专利期的原研药获取高额回报的历史结束了,Biotech都要变成Pharma的历史结束了。
提质增效是产业公司价值创造的基本盘。以产品差异化和成本优势为代表的价值创造,是当下竞争最大的底层逻辑。
价值创造所对应的是回报,全世界医药市场的增长,核心驱动是保险。药品支付的核心一定不在自费。中国医药市场的增量时代正是得益于医保的广覆盖,仿制药分享了这个红利,而从仿制药到创新药支付生态的探索,现在才刚刚开始。支付制度左右价值创造,支付制度决定创新可持续。
面对国内市场严重内卷,中国医药企业被逼出海。而事实上,只要中国医药企业进入到创新药领域,就必须面对全球市场。从投入产出考量,既然是研发的全球新药,就务必要全球市场来分摊高昂的研发成本。这是铁的逻辑,除非你不做创新药研发。
目前就全球医药市场而言,美国市场占比超过40%,欧洲市场20%,中国市场占比10%。当然,美国和欧洲GDP总量在全球占比也超过了40%,但人口占比仅15%。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人口44亿占全球2/3,GDP总量占全球40%。仅东南亚十一国人口就超过6亿。
来源:科睿唯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