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资本发布的《2024年使命与彷徨:国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专题研究报告》剖析了国有上市公司在市值管理方面的现状、挑战与机遇。尽管国有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市值管理仍面临诸多问题。
概述了国有上市公司的群体特征,包括央企、地方国企和非国有企业在数量、市值和行业分布上的差异。央企和地方国企在市值上占据主导地位,但平均市值较大的也存在不少市值较小的上市公司。地方国企在数量和市值上均超过央企,但其平均市值较小,显示出地方国企上市公司多而不大的特点。
在市值管理现状方面,国有上市公司存在ROE最高但估值最低的矛盾现象。央企在分红方面表现最强,但在股权激励、回购和并购重组等方面相对消极。地方国企在并购方面最为积极,但同时也是ST与*ST风险最大的群体。地方国资收购上市公司浮亏问题,指出大量国有平台在A股开展的上市公司并购中,有相当比例的公司目前处于浮亏状态。
报告进一步国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面临的命题与处境,包括风险化解、市值维度考核体系缺位、国资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认知和定位偏差,以及产业方向不清晰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国有上市公司在市值管理上面临诸多难题和困境,如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经营治理逻辑差异、国企经理人的任期制、市值管理内涵外延界定不清,以及股权激励缺位等。
针对上述问题,报告国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模型与建议。市值管理模型包括价值塑造、价值描述、价值传播和价值实现四个阶段,形成了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实操行动框架则涵盖了信披和投关、资本经营、业务经营和产业战略四个层次,并国资和证监监管的合规约束。国有上市公司应系统排查风险、开展市值和资本战略培训、将市值管理纳入考核体系、常态化开展市值管理工作、优选专业第三方服务机构、梳理业务战略、构建资本人才体系,并抓住资本市场机遇期实现战略升级。
国有上市公司作为中国经济的骨干企业,其市值管理问题不仅影响A股市场表现,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的核心骨架。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国有上市公司需要深刻理解资本市场,重视资本战略,构建完整的市值理解框架和系统考核模型,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和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