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六大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与人工智能八大落地场景洞察》报告由亿欧智库发布,分析了人工智能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以及未来产业的重要意义。人工智能历经三次发展浪潮,目前处于高速发展的第三波浪潮阶段,其显著特征为生成式AI技术路径凸显。预计到2040年,人工智能将迎来第四波浪潮,即AGI(通用人工智能)元年。
人工智能的范式跃进将对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带来深远影响,有望将劳动效率从“量变”提升到“质变”。具体而言,人工智能将提升劳动者的素质,改变工作方式,增强决策能力,并催生新型劳动岗位。它将催生新型生产工具,推动生产工具智能化,促进资源共享和高效协同,拓展劳动对象范围,并提高劳动对象的利用效率。
在全球地缘政治动荡与经济形势疲软的背景下,未来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的源动力,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的牵引力,消费升级与需求拓展的推动力,以及出海竞争与国际合作的支撑力。未来产业的发展将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赖,提升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详细人工智能在八大场景中的落地应用,包括科学计算(AI for Science)、硬件加速(AI硬件)、具身智能、无人驾驶、消费领域(Alfor消费)、农业、健康和金融。在科学计算领域,人工智能主要用于加速和优化科学计算,中国在该领域发展迅速,已取得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在硬件加速方面,硬件技术的突破和生成式AI的爆发,消费级AI硬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办公教育领域蕴藏着更大的增长潜力。具身智能强调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一种形态,短期内优先在工业场景落地。无人驾驶行业商业化发展迅速,预计2027年将成为市场拐点,规模预计超150亿元。
报告进一步预测了六大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在制造领域,芯片产业将围绕异构整合推动工艺迭代。信息领域,量子计算在金融、生物医药、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机会最大。材料领域,超硅和超碳商业应用加速,助力电子制造新突破。能源领域,可控核聚变与固态电池将成为未来电力生产与储能的新技术落点。空间领域,低空深空率先爆发商用需求。健康领域,合成生物学推动个性化医疗、加速新药研发、革新疫苗生产等落地。
来源:亿欧智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