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际碳关税机制的趋势、影响及应对》报告由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撰写,深入分析了国际碳关税机制(CBAM)的发展趋势、潜在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以下是报告的摘要:
国际碳关税机制发展趋势
- 全球气候治理中单边和小多边主义倾向显著,逆全球化趋势下,气候、产业和科技博弈交织。
- 欧盟CBAM正式实施,其他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也在考虑类似措施,可能形成气候俱乐部,扩大碳关税影响。
碳关税的贸易与投资影响
- 短期内,碳关税将提升中国出口产品成本,影响出口竞争力。
- 中长期看,碳关税可能改变全球贸易流向和投资模式,促使产业转移和产业链重构。
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碳关税为中国低碳转型提供了市场化机制,促进了碳市场和绿电、绿证市场的发展。
- 同时,中国高碳产业面临节能技改需求,需加快电气化进程和低碳技术创新。
应对策略
- 中国需完善市场机制,适应CBAM规则,推动碳排放MRV规则互认,建立国内配套服务体系。
- 拓宽国际合作模式,精准反制CBAM扩大影响,深化绿色转型,积极应对CBAM冲击。
具体举措
- 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推动产业电气化转型。
- 加快低碳技术创新,如氢能应用、CCUS技术。
- 强化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粘性,建立关键矿产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报告强调,中国需抓住CBAM带来的机遇,通过内外协同、市场机制完善、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化挑战为发展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复旦智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