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特征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人口总量首次迎来负增长,城镇人口比重、老龄人口占比、中等收入群体持续增加,但贫富差距依然很大。未来中国人口总量将呈下降趋势,城镇化进程继续深入,90%以上农村人口流向大型、中型和小型城市,老龄化趋势逐步加深,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比2060年达到22.6%,收入结构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2050年中等收入人数达到9亿。
不同人口特征产生的消费行为不同。城镇化进程将提升人均居住面积和公共建筑面积、家电保有量和交通出行水平,并会影响冬季取暖方式选择。由于不同年龄人群的消费需求差异,人口老龄化将产生消费需求降低和消费结构调整,取暖需求增长而制冷需求降低,对电梯等配套设施以及智能门锁、烟雾报警器、温度传感器等智能家居需求增加,交通部门的能源需求下降,医疗需求增长。收入增长和共同富裕将提高居民各方面的能源服务需求,提高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和家电保有量,产生更高的取暖和制冷需求,提升交通部门的能源需求。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了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也是我国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根本要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然带来更高的能源消费需求,给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带来极大挑战。三种人口结构变化都将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城镇化和共同富裕对消费和能源消耗提升的驱动作用抵消了老龄化降低能源需求的效应,在整体上提高了能源需求,推动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在近中期持续上升,给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带来巨大挑战。保持当前的能源消费趋势,未来全社会一次能源消费持续增长,到2050年达到峰值80.4亿吨标煤,到2060年下降至76.1亿吨标煤,相对2020年增长50.8%。在碳中和情景下,总体碳排放将在2025年达到峰值,然后迅速下降,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应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同时发力,加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尽早实现碳达峰。在需求端需要构建低碳、智慧、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开展低碳生活方式教育宣传,形成低碳消费理念和绿色文化,促进低碳出行、低碳产品消费,降低居民消费行为的碳足迹。在供给端中要求工业、建筑部门立即达峰,电力部门在和交通部门分别“十四五”末期和“十五五”末期达峰,达峰后各部门加快电气化进程和电力系统脱碳,推动氢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应用,加快CCS在钢铁、水泥、电力部门的应用。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关于我们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分享国内外各类行业研究报告/专题热点行业报告/白皮书/蓝皮书/年度报告等各类优质研究报告分享平台。所有报告来源于国内外数百家机构,包含传统行业、金融娱乐、互联网+、新兴行业、医疗大健康等专题研究.....目前已累积收集近80000+份行业报告,涉及众多大板块,多个细分领域。
内容涵盖但不限于(市面上有的基本都有):
1、互联网运营、新媒体、短视频、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等;
2、房地产、金融、券商、保险、私募等;
3、新技术(5G)、金融科技、区块链、人工智能类;
4、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运营管理、麦肯锡、德勤等;
5、快消品、餐饮、教育、医疗、化妆品、旅游酒店、出行类等;
免责声明:
本平台只做内容的收集及分享,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由圣香智库社群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