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国家正致力于降低汽车油耗,并制定了相关技术路线图,中国和欧盟计划到2025年进一步降低油耗15%至20%。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从准入、生产、购置、使用四个方面提供政策支持。2018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增速高达92%,净增量达到50万辆。市场主要由自主品牌占据,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表现突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未来资质发放将进一步收紧。
电池成本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接受度受限的主要因素之一,预计随着规模和技术发展,电池成本将降低。然而,由于钴供应紧张和NMC811技术成熟商用还需时间,电池成本下降存在不确定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350万辆,有效充电桩数量约100万左右,桩车比为1:3.5,公共充电桩仅39万个,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高压快充和换电技术虽有发展前景,但目前存在技术瓶颈。
补贴政策方面,2020年后补贴将彻底退坡,新能源汽车需要不同于燃油车的溢价项来支撑其售价。预计补贴取消后,若无其他政策跟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能出现40%左右的下滑,特别是纯电动汽车。大众、丰田和宝马等传统汽车制造商正积极布局纯电动领域,计划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并在电动化平台上进行大量投资。
动力电池热管理市场方面,随着对电池性能要求的提升,热管理需求日益增长。电池冷却和加热技术正不断发展,液冷系统和PTC加热方案的应用比例增长迅速。热管理供应链相对简单,关键技术集中在部件集成商手上。未来,随着性能需求的提升,冷却和加热技术将发生变化,加热方式可能会从PTC过渡到热泵。
来源:NE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