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凭借其高创新性、高效率和强渗透力,已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2023年,我国无线经济规模达7.1万亿元,同比增长7.7%,占GDP比重5.7%,其中无线产业和无线赋能规模分别占42%和58%,显示出无线经济在支撑数字经济稳定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无线技术的持续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5G-A/6G演进、卫星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技术的发展,正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无线产业的加速发展,特别是移动通信和消费电子等优势产业的巩固,以及新一代信息通信、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坚实基础。无线赋能不断深化,推动农业、工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破产业技术壁垒,促进产业融合。
在关键指标分析方面,无线经济的规模增长、频率资源的支撑作用、无线基础设施的覆盖扩展、连接数量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以及无线产品的出货量增长等多方面内容。这些指标不仅反映了无线经济的现状,也为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依据。
无线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技术创新探索新方向,如公众移动通信向更高代际演进,无线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卫星互联网发展进入新时期。无线赋能不断拓展支撑新领域,如低空经济、工业互联网和智慧文旅等,展现出无线技术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新动能。
在无线电管理方面,报告提到无线电管理迈入新征程,频谱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电波秩序维护成为无线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多项政策,促进了无线产业发展,服务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推动制定《无线电频谱资源法》,加强顶层制度设计,维护国家电磁空间安全。
我国无线经济将持续释放增长韧性和发展活力,频谱资源的支撑保障价值日益显现,无线产业内生动力和活力持续增强,无线赋能数实融合不断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无线经济的发展将为数字经济注入新活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中国信通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