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业用户侧储能是中国储能市场中较早实现商业化应用的领域,自2017年以来,部分企业开始通过“投资+运营”模式开展项目开发。2023年以来,该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专业化产品不断涌现,企业数量大幅增加。
2024年1-10月,中国新增并网的工商业储能项目近950个,总规模达2.37GW/5.31GWh。浙江、江苏、广东等沿海地区引领市场发展,安徽、重庆、河南等中西部地区也日益活跃。14个地区发布了新的分时电价政策,影响着工商业储能的运行模式和收益。政策标准的完善,使得工商业储能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更加规范。
从2022年至2024年10月,近140家企业发布了近340款工商业储能电柜产品,涵盖超80种容量配置。产品设计向精细化和专业化发展,如大容量储能电柜、模块化储能产品等。预计到2025年,中国工商业储能市场的新增规模有望达到4GW/10GWh,产品和项目方案将更加专业化,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工商业储能市场的电价和政策环境,指出工商业分时电价政策的调整对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策略和经济性产生直接影响。储能项目投资运营补贴、虚拟电厂发展支持政策以及分布式光伏配储要求为市场发展创造了新机会。
在项目投资开发模式和经济性分析方面,报告总结了四种典型的项目开发合作模式,并详细介绍了项目开发流程。各地分时电价对工商业储能项目经济性的影响,以及储能系统价格变化趋势和项目投资回报。
产品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显示,工商业储能电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产品,产品设计向大型化、模块化和移动化发展。EMS和能量管理平台等技术的应用也在增加,以提高项目的安全性和运行收益能力。
典型应用场景及案例,包括基于光储充一体化的零碳园区、虚拟电厂、偏远地区光储离网供电系统、大工业用户储能和台区储能等。这些案例展示了工商业储能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潜力和实际效益。
来源:寻熵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