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该领域的研究产出持续增长,2019至2023年间,总发文量达221979篇,覆盖4904种学术期刊和3583个会议录。其中,保护脑方向发文量最多,达143198篇,连接脑次之,认识脑最少。尽管2021至2023年受疫情影响论文数量有所下降,但与2019年相比仍有显著增长。
基金论文量占该领域发文量的72.6%,显示基金对该领域基础研究的广泛覆盖和显著投入。论文涵盖239个Web of Science学科,主要集中在神经科学、临床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等学科领域。在研究影响力方面,全球脑科学与脑机工程领域论文总被引次超275万次,篇均被引频次达12次,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CNCI)为1.15,表明论文影响力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在研究竞争格局方面,全球共有194个国家/地区参与了该领域基础研究工作。美国和中国是学术产出领先的国家,发文量均超过2万篇,全球发文量占比均超过了20.0%。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发文量也较为突出。国际合作发文量共63091篇,占全部发文量的28.4%,显示了国际合作在提升论文影响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脑科学与脑机工程领域的研究创新机构主要分布在欧美地区,其中美国哈佛大学在认识脑和保护脑两个方向的发文量均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的科研机构在连接脑方向表现突出,中国科学院作为该方向全球近五年唯一发文量超过2000篇的科研机构,发文量全球领先。
在技术发展方面,2019至2023年,全球脑科学与脑机工程领域的公开专利数量共计152689件,德温特同族专利72302项。专利产出覆盖98个国家/地区,其中专利授权60915件,PCT专利申请量达13984件。专利类型中,发明专利占比接近95%,显示出该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创造性和新颖性的技术方案上。
报告进一步分析了深圳在脑科学与脑机工程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概况。深圳在该领域的发文量保持稳定增长,尽管与全球整体水平仍有差距,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深圳的论文篇均被引频次和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CNCI)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表明深圳在该领域的发文不仅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而且学术影响力也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
在应用研究方面,深圳脑科学与脑机工程领域的公开专利数量共计1760件,德温特同族专利1418项,其中专利授权787件,PCT专利申请量172件。专利数量与PCT专利申请数量总体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0%和46.3%。深圳的专利产出主要集中在A61K、A61B、C07D、H04R和G06T分类号上,专利技术构成集中度低于全球平均值,反映出深圳在该领域尚未形成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仍在发展和成熟中。
来源:科睿唯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