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海大都市圈通勤报告》深入分析了上海大都市圈的通勤特征,揭示了该区域在国家和区域同城化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报告基于百度地图慧眼的职住大数据,覆盖上海、无锡、常州等9个城市,以及泰州、盐城等拓展研究范围,提供了对通勤人口、通勤距离、5公里通勤和轨道覆盖通勤人口等关键指标的分析。
报告指出,2023年上海大都市圈主要研究范围的常住人口为7834.45万人,工作人口为2451万人,总通勤人口为2464万人。跨都市圈通勤人口为19.1万人,其中流入通勤人口为9.5万人,流出通勤人口为9.6万人。内部平均通勤距离为8.4公里,总平均通勤距离为9.1公里,5公里以内通勤占比为57.7%,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重达14.9%。
在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为2.38亿人,总通勤人口为6437万人,呈现出以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中心城市为核心的“Z”字形廊道结构。各城市间通勤联系总量约为101.4万人,主要集中在沪宁、沪杭、杭甬廊道上的各城市。
报告还分析了多层次空间协同单元的通勤特征,包括城市与区县、协作示范区、跨界城镇圈的通勤情况。特别指出,嘉昆太协作示范区在通勤人口、就业岗位和工作人口方面最多,而崇启海协作示范区、苏锡协作示范区、沪舟甬协作示范区的三类通勤人口最少。
在重点地区通勤特征方面,报告详细讨论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上海五个新城以及近沪地区的通勤情况。青年人口的通勤特征也被特别关注,显示出青年人口在跨城通勤中的比例以及其对通勤距离的影响。
总体而言,报告为理解上海大都市圈的通勤模式、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和提高跨城通勤便利性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分析,对规划和政策制定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参考。
